体位性脑缺血

百花咏之七律咏蛇莓


龙蛇吐艳密丛丛,赤果丹珠粒粒红。

藤蔓黄花逢细雨,嫩茎翠叶得清风。

信知蚕莓总相似,更觉荔枝常误同。

为药止疼消热毒,摘来可口入诗中。

(平水韵)

???春末夏初,在爬山的时候经常见到一种或匍匐于山脚地头,或躲在犄角旮旯,和草莓有几分相似的鲜艳果实,这就是传说中沾上过蛇的口水的蛇莓果实,听名字好吓人。

???在民间,关于蛇莓的故事大部分是和蛇有关的,在淮南蛇莓被称之为“蛇蛋果”,传言蛇由此果中钻出;在河南河北,蛇莓则被称之为“长虫食儿”,意思是这个果实是蛇的口粮。在广西等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蛊的故事,传说有个女孩独自一人去了苗区,无意间吃了一种叫做“蛇泡子”的蛇莓果。这个“蛇泡子”在苗区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传说它是蛇神的零食,只有神灵才能独享。所以吃了“蛇泡子”女孩被蛇神给诅咒了,变成了半人半蛇的怪物。这虽然是一个非常荒谬的故事,但却给蛇莓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元人吴瑞的《日用本草》中有言:“蚕老时熟红于地,中空者名蚕莓;中实极红者名蛇残,乡人不敢食,恐有蛇残。”而“乡人不敢食”是说乡民被蛇莓鲜艳的外表给吓住了,没人敢吃这种艳红的果实。后来,李时珍把“蛇残”取名为蛇莓。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着,蛇莓“旧曰蛇莓有小毒,令人盗汗,今之毒物研究所得,则称此果无毒。又今人以此草蔓生如蛇,而释其名,虽亦通,然不可取也。”看来这鲜艳的蛇莓在传说中是具有毒性的,可能还会吃死人。但经过李时珍的亲自尝试,发现这蛇莓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他说到“俗传食之能杀人,亦不然,止发冷涎耳”。意思是蛇莓的毒性虽吃不死人的,但吃了会有恶心想吐的感觉。

???蛇莓的“莓”在古代是指“苔藓”,就比如李白的“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石龟的头)剥落生莓苔”,后来这个“莓”又被延伸成“低矮蔓生草本”的意思,有很多果子也因为这个意思,被冠以树莓、黑莓等等。

???蛇莓的名字之所以叫蛇莓,一是蛇莓喜欢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当蛇莓成熟的时候,也正是蛇冬眠结束,准备出洞觅食之际,而蛇莓低矮的植株,结的果实基本靠近地面,所以,人们一直认为蛇莓的果实一定被蛇爬过;二是蛇莓异常艳丽,蛇在繁殖期会经常在有蛇莓的草丛中聚集,被误以为蛇特别喜欢吃这种鲜艳的果实,所以就把这种果实叫做蛇莓了。蛇边吃边爬,还一边乱吐毒液,导致果实就有了毒性,呵呵,蛇毒对蛇来说是很珍贵的液体,蛇不会傻到随便乱喷的地步,民间关于蛇莓有剧毒的说法不可靠。蛇莓的果实确有微毒,不能多食,其实微毒确实很微,可以忽略不计,关键是此物寡淡无味,除了鲜艳好看外,没有食用价值,吃它作甚。

???蛇莓,别名:蛇泡草、龙吐珠、三爪风、鼻血果果、珠爪、蛇果、鸡冠果、野草莓、凤梨蛇莓等等。?蔷薇科?,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茎长。小叶片倒卵形至菱状长圆形,花单生于叶腋;多野生于山坡、草地上、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

云也山客

喜欢就是最好的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rk/37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