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刘蔚老年高血压的综合评估策略


高血压是年龄相关性疾病,老年高血压的综合评估包括与疾病相关的评估,如高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治疗等,同时也包括与高血压疾病无直接相关的评估,如衰弱、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情绪、社会经济,因而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于一般性治疗。在今年举行的第21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上,医院的刘蔚教授,就老年高血压的综合评估策略发表了精彩演讲。

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的评估

众所周知,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仍未十分清楚高血压到底如何发生,但经过学者和专家的研究诞生了诸多学说。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与其它年龄段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首先老年高血压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导致总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因而大动脉弹性降低;其次,肾小球的滤过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一般认为从45岁开始,肾功能每年将降低一个单位,对老年人而言,即使肌酐水平正常,肾功能减退也是必然趋势,所以要评估肾脏排钠、排尿的能力;再次,肾血管阻力增加会激活局部RAS系统;最后,交感神经系统α受体功能亢进,以及压力感受器缓冲血压能力减退与失衡,都是导致老年人血压波动的原因。因此,老年高血压不仅要评估血压水平,还要评估发病机制,找到高血压升高的原因。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表现的评估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包括:(1)收缩压增高,在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中占65%,7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占90%;(2)脉压增大,脉压40mmHg即视为增大;(3)血压波动大,是由于老年人一方面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动脉壁僵硬度增加,血管顺应性降低;另一方面易受情绪、季节、体位影响;(4)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因而在诊断与疗效监测中应注意测量立位血压;(5)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非杓型)或20%(超杓型),甚至表现为夜间血压不降反较白天升高(反杓型),以及清晨血压升高,使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显著增加;(6)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7)因可能存在白大衣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现象,老年高血压患者易被漏诊;(8)预后差,如衰弱状态、预期寿命短。

老年高血压患者伴随疾病的评估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伴随疾病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在降低血压治疗的同时,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rk/445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