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暴击起身发晕,是血管在报警,痴呆风险也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躺着或蹲久了,起身时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情况。有人说这是贫血,也有人说可能是心脏的问题。不过,因为休息一下也就恢复了,所以很多人就不以为然了。其实,这很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脱虚,而这种症状可能预示着某些严重的疾病,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体位改变,血压也会改变人下蹲时,双腿的血管受到压迫,时间久了,血液的流速也会减慢。当人突然直立的时候,血液因为重力驱使而向下半身移动,加重上半身的缺血状态。正常情况下,大脑会立即发出信号,血压反射调节机制接到指令后,能迅速调节血流分布以保持血压稳定。所以,大多数人只会短暂不适。但是,对于一些基础血压非常低的人,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因疾病或老年性改变而出现功能下降的人来说,这就可能会造成明显的血压降低,表现出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晕厥摔倒。中老年人血管崩溃的前兆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比例达到15%,75岁以上高达30%~50%。原因无外乎为老年人心脑血管系统老化、血管弹性纤维减少、交感神经增强和脑供血不足等。45岁以上中老年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的症状,一定要警惕血管问题。本就患有心血管病的人,一旦出现起身时发晕,预示是高危情况,可能引发心源性低血压、心动过缓、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险的情况。一旦伴随明显的胸痛、胸闷、憋气或心慌,就应及时就诊,排查心脏疾病。眼前发黑,也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症状之一。TIA又叫“小中风”,已发作过TIA的患者,1个月内再发风险是无发作患者的30倍,发生小中风后,大部分患者会在一两个星期内发生大中风。如果眼前发黑的同时,还伴有无法说话、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或无力等症状,就要警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了。存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长期吸烟、长期过量饮酒、有缺血性眼病史、有慢性牙周炎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出现眼前发医院做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检查血管。体位性低血压人群,患痴呆症风险更大除了容易察觉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体位性低血压还暗示着人们有更高的痴呆症风险。最近,美国加州大学以及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Neurology》的一篇研究报告提出:与普通人相比,那些由于体位变化而导致收缩压(血压读数中的第一个或最高数字)急剧变化的人群,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了近40%。这项前瞻性研究始于年,共有名平均年龄为73岁且没有痴呆症的人入选,其中53.3%受试者为女性。5年内,研究人员对这些参与者的立位血压进行了反复评估,并额外测量了他们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随后的12年里,研究人员通过痴呆药物的使用及相关住院记录对参与者患痴呆症的情况进行了评估。总体而言,人(占22%)最终患有痴呆症。在位出现收缩性直立性低血压的参与者中,有50人(26%)发展为痴呆,而在位无此症状的参与者中,有名为痴呆。在调整后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中,收缩性体位性低血压与老年痴呆风险增加37%有关。在进一步分析中,收缩压读数波动最大的一组,有24%的参与者患上了痴呆症,而波动最小的一组,19%的人患上了痴呆症。在调整其他影响痴呆风险的因素后,收缩压读数波动最高组比最低组患痴呆症的可能性要高出35%。患有和不伴有收缩期OHYPO的老年人12年以上的突发性痴呆风险总之,这项研究表明,血压读数与痴呆症发展之间密切相关。不过,关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血压读数与具体的痴呆症类别之间的关联,仍需在进一步实验中进行探讨。而这并不是首个关于体位性低血压与痴呆症风险的研究。年7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eurology》发表的一项涉及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4岁的研究报告就提出,与普通人相比,体位性低血压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要高54%,缺血性中风风险要高两倍。如何防治体位性低血压?首先,并不是所有“起身时头晕”均可以定义为体位性低血压。诊断标准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即为体位性低血压。其次,日常生活中可以改变的习惯。合理饮食,避免饮食过饱或饥饿,进餐后不宜立即起立和从事体力活动;避免饮酒;根据自己的身体耐力制订锻炼计划,增强体质;出汗较多时,注意盐和水的补充;还要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在起立或起床时动作应缓慢,做些轻微的四肢准备活动,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同时,建议与医生商议停用或调整可能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镇静类药、抗肾上腺素药、血管扩张药。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要控制血糖达标,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定期筛查并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监测血压变化。结语:生活中,我们通常只有在面对突发传染病或重大疾病时,才会着眼于健康管理。然而,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对日常风险的麻木和轻视。体位性低血压,涉及各个年龄层的人群,却极少有人采取干预措施。建议大家及早开启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参考资料:

1.Systolicbloodpressureposturalchangesvariabilityisassociatedwithgreaterdementiarisk

2.Peoplewhofeeldizzywhentheystandupmayhavehigherriskofdementia

编辑:翔叔

图片来源于pexels.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rk/52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