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重山
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很容易出现一站就头晕的情况,对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小编之前在神经科轮科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病人:
他是一个老年男性,既往多次脑梗,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多年,一站起来就头晕的厉害,因此大部分时间都卧床休息,并诉右侧肩部疼痛不适。给他测了一个卧立位血压(3分钟内),如下:
卧位(左上肢):/82mmHg,卧位(右上肢):/74mmHg
立位(左上肢):/73mmHg,立位(右上肢):70/50mmHg
聪明如你,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学习的便是——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hypotension,OH)
一、何为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hypotension,OH)是由卧位变为直立体位的3min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
OH根据发生血压下降的时间分为:
1.经典型OH,即体位从平卧位转为直立位3min内,或在直立倾斜试验至少60°、3min以内收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伴或不伴各种低灌注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2.延迟型OH,即体位从平卧位转为直立位的3~10min内,出现上述血压变化;
3.持续型OH,即体位从平卧位转为直立位10min以上,出现上述血压变化。
二、为何会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压力反射减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
病因包括神经源性、非神经源性病因。
健康人由平卧位到直立位,由于重力作用,静脉回流会减少,收缩压会下降。
但可以通过压力反射及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使得血压不会大幅度下降。
而老年人、调节中枢受损病人(如脑干血管运动中心、下丘脑等部位梗死)、糖尿病病人、血容量不足或服用某些药物情况下,升压反射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改变所致血压下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便发生OH。
三、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或者发生在体位改变时,如突然从卧位、蹲位、坐位起立时出现不适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易疲劳、恶心、晕厥、认知障碍、头痛,也可能出现视物模糊、颈部痛、肩痛,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灌注减少)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四、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
1.卧立位血压监测
患者至少平卧位休息5min,测量卧位血压,然后立即直立,分别于站立后即刻、1min、3min、5min、10min时测血压值。
如果没有平躺的条件时,可选用坐位替代卧位。从坐位到直立位,收缩压下降大于15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大于7mmHg可考虑诊断OH。
2.直立倾斜试验
直立倾斜试验是一种有效诊断OH的方法,包括基础倾斜试验和药物激发试验两部分。
五、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
国内外尚无新的特效药物,目前获批使用的主要是米多君、屈昔多巴,故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应以预防及病因治疗为主,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脑梗死,补液纠正低血容量,去除能够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硝酸盐、三环类抗抑郁药、精神安定剂、α受体阻滞剂等
2.针对诱因治疗
起床时动作放缓,可以醒后平卧位在床上活动四肢数分钟,然后缓慢坐起数分钟,接下来再将双下肢垂直床沿数分钟,最后再缓慢站起,站起待身体适应数分钟后再行走活动。
避免高温环境、长期站立,保持大便通畅,适当运动、清淡饮食。
3.辅助装备
可运用加压腹带或穿医用弹力袜,以增加静脉回流血量,减少OH的发生。
OH在年龄≥65岁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20%~50%;我国年龄≥80岁高龄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7.2%,合并高血压者比例更高。
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服用降压药后,出现一站就头晕情况,可在家里自测卧立位血压,看卧立位的收缩压差是否大于20mmHg或舒张压差大于10mmHg。
一旦确诊体位性低血压,则应该以非药物治疗为首选,做好日常生活管理及家庭护理工作。
医院就诊,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具体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文字:R.香槟
图片:网络(侵删)
编辑:小黑屋编委会
本文来自双鸭山科研小黑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小编或zsyyxhw
.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rk/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