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60min内完全恢复。
发病原因
⑴供应脑血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最多见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形成,常导致管腔狭窄,造成供应脑的血流降低。
⑵动脉-动脉的血栓栓塞:栓子来源于颈部的颈动脉或椎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溃疡面,或较少地来自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心源性栓子最多见的原因为心房纤颤、瓣膜疾病和左心室血栓形成等。
⑶较少见病因:
①夹层动脉瘤、动脉炎及血液成分的异常(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症、抗心磷脂抗体综合症等);
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流有短暂的降低如任何原因的低血压、心率不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③心脏介入和手术治疗的并发症;
④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糖尿病以及血红细胞增多症都易促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
临床表现
多发人群
一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率并不低,正常人群中每人每年发病为0.1~0.64人,中老年人中最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指数递增,75岁以上年发病率达每人.9。
疾病症状
由于缺血的部位不同,其表现常为眼前一过性黑蒙、雾视、视野中有黑点、眼前有阴影摇晃,光线减少或一侧面部或肢体出现无力、麻木,有时也会表现出眩晕、头晕、偏头痛、跌倒发作、共济失调、复视、偏盲或双侧视力丧失等症状。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凝聚剂,用于保护脑灌注、预防血栓。
①阿斯匹林(Aspirin)肠溶片:首选药物。推荐小剂量:75mg/d,以晚间10点左右服用为宜。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有效预防脑血栓形成,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降低死亡率。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抗血小板聚集,又可减少副作用,有利于长期服用。如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不能控制发作,则可选用氯吡格雷或培达。
②氯吡格雷:50mg/d。作用和抵克力得相似,但不良反应较小,目前使用该药物的最大障碍是价格昂贵。这三种抗血小板药长期服用均可有出血的不良反应,应定期血常规监测。
③西洛他唑(培达):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张血管,一日二次,每次50~mg口服。
④潘生丁加阿司匹林:为唯一被批准的联合用药。
疾病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高危人群或者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日常生活应该注意以下保健:①应了解饮食治疗的意义和具体措施。例如,高血脂的病人应低脂饮食,严禁摄入动物油,尽量食用植物油,宜选用含脂肪少的食物,避免食用含脂肪多的食物如肥肉、鸭、鹅等,禁食油炸粘腻的食物。②运动可减少脂肪堆积、降低血糖,提高心肺功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综合素质。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乒乓球、游泳、划船、球类等。其中甩手倒退走、慢跑等运动安全简便,适合中老年人。病人在运动时要掌握好强度,循序渐进,每次0~60min,每日1次。③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或潘生丁等,以改善脑循环。同时还可选用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增加脑流量的药物,如尼莫地平和脑益嗪等。伴有糖尿病者应积极有效控制血糖;伴有高血脂的病人除了调节饮食结构外,还应尽早使用降血脂药物。④正确认识疾病,以消除焦虑、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积极影响。⑤经过综合治疗,病人肢体的活动功能大多能恢复,但也要经常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上肢的功能锻炼可将双手撑于身后,使髋部尽可能向前挺出,并伸展整个脊柱。下肢肌力的锻炼方法可步行上下楼梯,试着用足跟蹬地;仰卧时双腿可在空中蹬自行车,或臀部抬高做桥式活动等。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避免过度操劳,保持情绪稳定,调整心态,增添生活情趣;还要注意定期复查血压、血脂、血糖等。
健康、05(内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rk/7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