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

海拔越高,白茶越好,这个说法对吗小陈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01》最近村姑陈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白茶的产区都在PK茶山的海拔。最早的时候,村姑陈提出了高海拔的茶品质好,然后这些高山茶就如雨后春笋般呼啸而出。比高山茶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茶山的海拔。比如在宣传大洋山这个地方的时候,提到了大洋山的最高海拔是米,比太姥山高出米。嗯,听着确实挺诱人的,从海拔上来看,大洋山的最高峰确实比太姥山要出许多。但这是在偷换概念,山高并不代表茶的海拔就高,大洋山的茶区实际上是不如太姥山的!我们要明确一点:白茶茶园不是种在山顶上的,而是要重要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适合白茶生长的海拔,是茶园所处的位置。如果按照这种概念,那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岂不是最好的高山茶。但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珠穆朗玛峰常年冰雪皑皑,人迹罕至。人尚且难以生存,更何况是白茶呢?所以呢,大家不要纯粹只看最高海拔,而是要看茶园的种植海拔,毕竟茶不是种在山顶。如果确实有人把茶种到了山顶,村姑陈真担心要是台风来了怎么办。《02》不可否认,高海拔茶区所产的白茶的确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海拔高,只意味这这个茶园所产的白茶茶青好,而不代表成品白茶就好。从高品质的茶青到高品质白茶之间,还隔着一个制茶大师的距离。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我们中学都学习过《伤仲永》这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天才儿童仲永,年纪小小就会作诗,就连秀才都觉得自愧不如。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这位天才儿童长大以后必定惊艳四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但是仲永的父母却没有好好利用仲永天资聪颖的优势,没有加以培养。最后仲永只能是“泯然众人矣”,最后也只能伤感了。高山茶青也是一样的道理,茶青的生长环境虽然很不错,但如果制茶师傅没有一个良好的技艺,那最终也只能落得一个“暴殄天物”的结局了。所以呢,茶友们一定要明确,想要喝到一款高品质的高山白茶,还得有一个制茶技艺精湛的师傅。《03》除了工艺,我们还不能忽略一点——白茶的生长土壤。村姑陈曾走访过一些高海拔茶山。这些茶山虽然海拔很高,但是土壤却拖后腿,竟然是黄泥土。茶界大神陆羽在他的著作《茶经》中曾经对茶树生长的土壤做过研究,并得出结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原注:栎字当从石为砾],下者生黄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白茶中品质上佳这,是长于烂石;而茶树中等品质的茶,是在砾石的环境下生长的;而品质最差的茶树,是长在黄泥土上的。由此可见,白茶的生长环境,不仅对海拔有要求,对着生长的土壤更有要求。如果茶树的生长环境只有纯粹的高海拔,而没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也是产不出高品质的茶青。总结来说,只有海拔高、土壤好的茶产区,才能产出高品质的茶青。《04》所以,我们在买高山白茶的时候,并不能片面追求海拔,而是要进行综合考量。买高山不仅要看海拔,更要看制茶师傅的手艺。如果一个好的茶青,没有一位优秀的制茶师,那这茶最后也只能沦落为普通茶系列。千里马需伯乐,好茶亦需好师傅!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df/105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