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为常见的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头重脚轻、头晕、头胀等,若伴有运动觉与空间位置觉的错觉,则称为眩晕,广义的头晕包括眩晕在内,也是门急诊极为常见的主诉之一。
因其可能的致病因素较多,混杂因素较多,加之急诊头晕多起病急骤,更易发生误诊:一方面,许多中青年头晕被常冠以“脑供血不足”或“颈性眩晕”诊断;另一方面,不少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老年患者却被经验性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分析原因,主要是对BPPV、精神因素及偏头痛性眩晕等较为常见的头晕病因重视不够,特别是对急诊头晕病因的年龄与性别构成情况及临床特征缺乏认识。
头晕为急诊科极为常见,主要包括4种情况:(1)头昏(lightheadedness):为头沉、头重脚轻及头脑不清晰感;(2)失衡(disequiliblium):为不稳感,或行走不稳;(3)晕厥前状态(presyncope):头晕,多伴眼前发黑、心慌等;(4)眩晕(vertigo):患者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呈旋转、直线、倾斜或升降等运动,其实质是一种运动性错觉。前三者主要见于后循环缺血(PCI)、高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等,而眩晕则主要与前庭器官或其相关中枢与通路的病损有关,如BPPV、梅尼埃病等。尽管,急诊头晕的病因构成较为复杂,但多数病因有其年龄、性别好发特点,有必要对急诊头晕的病因构成进行性别与年龄分层分析,以提高对急诊头晕的诊疗效率。急诊头晕的首要病因为BPPV,约占总数的1/3,这一比例在国外部分研究中更高,为45%-54%,高血压头晕、PCI、精神因素与偏头痛性眩晕紧随其后;而传统意义上诊断较多的颈性眩晕及梅尼埃病在急诊并不常见,分析其原因,既往一些以头位改变,特别是转颈后出现的发作性眩晕,多被诊断为颈性眩晕,实则为BPPV,手法复位后临床症状可明显缓解;另外,临床中合并耳鸣的中老年眩晕患者,也容易被误诊为梅尼埃病,其中,BPPV患者也不在少数。研究提示,不同年龄阶段头晕的主要病因分布均有其自身特点,<59岁头晕的首要病因均为BPPV;而60-74岁与75-92岁则主要以高血压、PCI最为多见,当然BPPV依然是仅次于二者的重要病因。另外,偏头痛性眩晕与精神因素也是青中年急诊头晕病因的重要构成,且极容易误诊与漏诊;梅尼埃病在18-59岁年龄段相对较为多见,该病与偏头痛性眩晕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所占构成比逐渐降低,且在本研究中仅见于74岁以下患者;与此同时,高血压与PCI也随年龄增大而逐渐成为急诊头晕的主要原因,特别是60-74与75-92岁急诊患者中,高血压与PCI已成为急诊头晕病因构成的首要因素(构成比较为接近)。因此,对于急诊头晕患者病因的筛查,除了要考虑病史、症候及辅助检查结果等,不同疾病的年龄好发因素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除了年龄,性别也是影响头晕病因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显示,BPPV、偏头痛及精神因素以女性患者更为多见,而PCI相关性头晕则以男性多见。因此,对于年轻女性头晕患者要注意考虑BPPV、偏头痛及精神因素的可能性,而老年男性患者应注重神经科查体,注意识别视物成双、饮水呛咳等PCI定位体征,及时处置。BPPV作为急诊头晕的首要原因,既往临床中往往被忽视,而容易误诊。研究发现,其临床具有显著特点:(1)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同时也是青年眩晕的首要病因;(2)眩晕往往由头位改变诱发,如:转颈、低头或夜间翻身时,故易与颈性眩晕相混淆;(3)持续时间多为数秒-数分钟,以10s左右更为多见,部分患者因眩晕显著,其眩晕的位置诱发性及间歇性并不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在老年患者,则常被诊断为“脑供血不足”或PCI;(4)研究发现,多数BPPV在典型的发作性眩晕之后或间歇期可有持续性“头沉”、“不清醒感”,也是本病鉴别诊断的重要特点;(5)临床诊断多不需借助头颅CT等影像学手段,凭借典型的发作特点及Dix-Hallpike体位诱发试验即可确诊,国内尚普遍存在过度依赖影像学的情况,国外也有19%的BPPV行不必要的头颅CT检查。应注意的是,尽管,老年急诊头晕的病因以PCI最常见,但BPPV也较为多见,部分患者行走不稳,易与PCI混淆。偏头痛性眩晕,发病机制与偏头痛相同,往往伴有畏光、畏声,部分患者还可伴有搏动性头痛或闪光等视觉先兆,睡眠后好转,抗偏头痛药物有效,既往文献中还被称作前庭偏头痛等,还有部分良性复发性眩晕也被认为是该病。本研究显示,该病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在45岁以下急诊头晕病因占第2位,占例的5.5%,国内也有报道为8.4%。该病多反复出现,临床中易误诊,特别是对于偏头痛的等位征,在鉴别诊断中,偏头痛病史的问诊较为关键。精神因素在头晕的病因诊断中易被忽视,本研究结果显示,以女性较多见,在18-44岁的急诊病因构成比中居第3位,而在45-59岁随病因混杂因素增多,其构成比下降,但仍占7.0%,国内也有报道为13.0%。值得注意的是,头晕与抑郁等情感障碍相互影响,一方面,精神因素为头晕患者的重要病因之一;另一方面,老年头晕常合并抑郁(10.3%)与焦虑(66.7%),需要同步治疗。因此,对于头晕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应注意精神因素的识别与治疗。头晕的主要病因按四种分类进行分析:
(1)眩晕最为多见,其中首要病因为BPPV;对于中青年,还要注意梅尼埃病、偏头痛性眩晕诊断,前者多伴耳鸣及听力下降,后者多符合偏头痛发病特点;而老年人则需与PCI鉴别,PCI多伴有视物成双等后循环系统局灶性体征,持续时间较长,数小时-数天;颈性眩晕与前庭神经元炎则相对少见;
(2)而以头昏为主要表现的多见于:高血压、精神源性头晕、贫血;其中,高血压性头晕,45岁以上急诊头晕中明显增多,症状轻重与血压波动相关;另外,BPPV的后期或不典型发作也常表现为头沉、不清晰感,手法复位后好转;
(3)失衡、行走不稳主要见于PCI与程度较重的BPPV等眩晕患者,前者往往还伴有其他神经科局灶性定位体征;
(4)晕厥前状态主要见于心源性等因素所致的头晕,往往伴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不难鉴别。
对于头晕的急诊鉴别,除需掌握各种病因的临床特征,还应注意不同年龄阶段及性别的主要病因构成特点:
(1)对于45岁以下人群的头晕,要首先考虑BPPV或偏头痛性眩晕或精神源性头晕,特别是头位改变诱发的反复发作性眩晕,且以前者可能性大,其构成比超过半数;
(2)对于45-59岁人群的头晕,以BPPV、高血压、偏头痛多见,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可鉴别;
(3)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的头晕,则以高血压、PCI及BPPV多见,因PCI的后果较严重,应结合病史与查体仔细甄别;
(4)偏头痛与梅尼埃病在60岁以后非常少见,诊断应慎重;
(5)BPPV、偏头痛及精神源性头晕以女性多见。结合急诊头晕的年龄与性别分层构成特点,将有助于快速寻找病因,提高诊断效率。
节选中华医学杂志转自:神经病学俱乐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df/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