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李女士患2型糖尿病10年,近来频感头晕,以久卧、久坐、久蹲后起立明显。她以为是颈椎病犯了,便买了台理疗仪治疗,不适症状却愈来愈重,一次起床后还发生了晕厥。医院就诊。检查后医生发现,李女士卧位的血压为/80毫米汞柱,站立时的血压只有90/60毫米汞柱。
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体位性低血压”,原来头晕就是它惹的祸。不仅如此,体位性低血压还和糖尿病息息相关。
图片来源:photopin
体位性低血压最“青睐”糖尿病患者
当人直立时,因重力作用会发生一过性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正常人可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如反射性血管收缩、心率加快、激素上升等来调节血压。而糖尿病患者因其高血糖的代谢紊乱状态,可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进而这一系列的代偿机制失效,导致站立时血压较卧位、坐位时的血压下降明显,使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等症状。
图片来源:photopin
可以说,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发病率为10%~13%,还可能带来很多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猝死等。体位性低血压最“青睐”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且易被忽视和漏诊,常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合并的高血压等。
如何辨识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
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久卧、久坐、久蹲后起立发生脑供血不足,如面色苍白、心悸、出汗、头晕、眼前发黑、昏厥等,一旦平卧后,上述症状能消除。少数严重者于站立时即可发生上述各种症状,也有一些脑血供调节功能完善者无明显症状。患者可自行用电子血压计筛查本病。
图片来源:photopin
先于仰卧位测量血压做好记录,然后采取立位,分别于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测量立位血压,并和卧位血压做比较,当立位收缩压较卧位收缩压下降大于20毫米汞柱,或立位舒张压较卧位舒张压下降大于10毫米汞柱,并持续在2分钟以上时,则可诊断。
防治结合,血压不再“蹦极”
医生告诉李女士,对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应做到防治结合。首先控制血糖,但应严防低血糖,因为本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受损,一旦发生低血糖,机体无法迅速做出预警和调整,病情会更严重。
其次睡眠时应将床头抬高20~30度,起床宜遵循两个“3分钟”,即由卧位缓慢改成坐位,在床边坐3分钟,再由坐位缓慢改成立位,站3分钟再行走,平时久坐、久蹲后站立,动作也宜缓慢。
再次,避免饮酒、进食过多以及在炎热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最后,慎用扩张血管的药物及利尿剂,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后更应小心,需经常监测血压。穿弹性长袜及腹部加绷带,是减少下肢血液瘀积,升高立位血压的方法。
采用营养神经等治疗,配合一些益气的中成药如参麦注射液、补中益气丸,再做到正确预防,症状一般都能缓解,卧、立位的血压差也能缩小。严重者还可选用糖皮质激素、米多君等药物治疗。经过防治结合,李女士的症状消失了。
提醒
糖尿病患者出现头晕不可忽视,应尽快就医。
保健与生活订阅方法: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随时订阅,邮发代号26-96,半月刊,年每期4.5元,共计元。
可破季订阅欢迎拨打-前来咨询!
赞赏
长按哪里的白癜风专科医院最好白癜风最佳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mx/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