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老年人高血压的七个常见问题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减少疾病负担。

老年人的高血压有很多不同于年轻人的特点,所以老年人在防治高血压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总结了7个问题,来给大家综合介绍一下老年人的高血压病。

1、我有没有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当非同日3次测量的血压值均≥/90毫米汞柱。年龄超过65岁患高血压我们就称为老年高血压。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我国一项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

老年人常常会出现单纯收缩期的高血压,也就是脉压增大,这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

测量血压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水银柱血压计,是医生常用的测量血压方式;一种是动态血压监测(ABPM),适用于监测一天内的血压变化,非常值得推广;另一种是家庭用的电子血压计,我们提倡患者在家中自测血压。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是唯一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电子血压计,其他形式的电子血压计如腕式等均不推荐使用。

2、高血压没症状可以不治疗吗?

高血压的主要症状有头痛(头胀、眼胀)、耳鸣、心悸等。有的老年人可能会问,虽然我血压高,但根本没有这些症状,是不是就不需要治疗了?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概念。我们治疗高血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缓解症状,最重要的是阻止其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可能引起的靶器官损害包括高血压脑病、脑卒中、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视网膜损害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上升。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精神紧张,遗传因素等。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可将高血压分为四层,其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分别是:很高危30%,高危20%-30%,中危15%-20%,低危15%。

将高血压进行危险分层的目的,是确定不同的治疗目标。研究显示,收缩压下降1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5毫米汞柱,心衰、卒中、冠心病、心血管死亡的风险都大幅度下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有没有症状,高血压患者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认真治疗。

3、老年人高血压有哪些特点?

老年人高血压有五大特点: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②体位性血压变异;③餐后低血压;④多病共存;⑤难治性高血压。

研究证明,收缩期高血压发病率与年龄呈明显的正相关。老年人群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患病率男性为57.3%,女性为65.2%。ISH的危害很大,收缩压越高,心脑血管病的危险越大,所以必须积极治疗。

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异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和卧位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指从卧位转为立位后3分钟内出现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或(和)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卧位高血压指卧位时收缩压≥毫米汞柱或(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立位时血压不高甚至降低。体位性血压变异是老年人出现跌倒的重要原因。防止体位性血压变异要注意:①逐渐变换体位,起床时做到3个30秒,醒后先安静躺30秒再坐起来,坐位保持30秒再站起来,站立30秒再走动。②避免增加胸内压的动作,如过度用力、咳嗽等。③穿弹力袜和用腹带。④停用或减量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若餐后发生头晕、晕厥、乏力、跌倒或心绞痛等心脑缺血症状,就应怀疑存在餐后低血压,如有帕金森病、糖尿病或肾衰者,则更应注意。老年高血压患者如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或餐前收缩压≥毫米汞柱.餐后收缩压90毫米汞柱;或虽餐后收缩压下降小于20毫米汞柱,但出现心脑缺血的症状,可诊断为高血压合并餐后低血压。防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可以通过以下几点:①餐前饮水—毫升,可以减少餐后收缩压的下降。②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为高碳水化合物易诱发餐后低血压。③少量多餐,同样的热量摄入分6餐比分3餐发生餐后低血压的几率要小。④餐后取坐、卧位,不要马上活动,因为餐后低血压与直立低血压常合并出现。⑤避免进食时饮酒,血透患者避免血透时进食。⑥避免餐前服用降压药,宜在两餐之间服用。

老年人常常多病共存,如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使高血压的治疗难度加大。而难治性高血压则是指服用多种药物仍然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在老年人中也不少见。

4、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应是使血压达标,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大量研究显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血压降得过低,死亡率反而会增加。血压过低可能会影响冠状动脉的灌注,所以老年人降压的目标要相应有所调整。一般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90毫米汞柱,如有心脑血管疾病,则应达到/90毫米汞柱。高龄老人的血压不宜低于/60毫米汞柱。如果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则收缩压不宜低于毫米汞柱。

5、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是否需要长期进行?

许多患者向医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医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绝大多数(90%以上)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这些患者血压增高的原因非常复杂,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所致,而且有些患者引起血压高的原因根本弄不清楚。所以目前对高血压的治疗不是”治愈”高血压,而是“控制”高血压,长期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尽量减少其致死和致残并发症的发生。只有极少数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升高是由明确原因引起的,这种高血压叫”继发性高血压”。对于这类患者只要找到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并去除,血压即有可能恢复正常。所以,对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需要长期用药控制血压,以期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大多数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药。但是,也不排除少数较轻症的高血压患者,经过比较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限盐、减肥、多运动、戒烟、限酒等).血压可趋于正常,这些患者可以考虑试着减少降压药的剂量,甚或最后停药。有些轻症高血压患者,夏天由于气候炎热,或出汗较多,血压趋于正常,也可考虑暂时停药。但是,这些停药的患者应当严密监测血压,一旦发现血压重新升高,就应当及时加上降压药物。

6、长期使用降压药物是否会产生毒副反应?

有些高血压患者明知自己血压高,但是顾虑降压药的毒副反应拒绝服用,或只是间断服用,或自行减少剂量,结果造成血压控制不好。与所有的药物一样,降压药物确实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但是只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处方得当,目前广泛应用的降压药的毒副作用不大,其安全性都是可以接受的。特别是目前经过精选出来的广泛使用的5类一线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CCB)和p受体阻滞剂,长期使用是安全的。再有,如果将服药后少数人可能会发生的轻微的不良反应,与不服药进行利弊权衡,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服药这一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高血压如果不加管控,任其发展,最后发生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甚至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可能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的寿命。而用药物控制血压则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使患者有接近健康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所以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是利大于弊。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应当长期维持,有时甚至是需要终身治疗,自行停药或减药(量)可能会使病情反复,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尽管如此,在使用降压药时也要考虑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最恰当的降压方案,在控制血压达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和剂量,以期尽量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

7、长期应用降压药是否会产生耐药性或药物依赖?

有些患者顾虑一旦用上降压药,剂量会越用越大,以后慢慢地会产生耐药而失去降压疗效,或者产生药物依赖或“成瘾”,以后再也离不开降压药。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首先,降压药与抗生素不同,它不会像细菌对抗生素一样在用药过程中产生耐药,它也不会像海洛因或鸦片那样可以使人体对其产生依赖成瘾。但是,可能有这样一些情况,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后,高血压的疾病进展,比如发生了肾动脉硬化,或者由于长期高血压,患者的肾脏功能受到损害,使得高血压的病情更加严重。这时原先使用的降压药的种类或剂量可能不足以控制血压,必须增加剂量或加用其他种类降压药,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应该这么来认识这个问题,高血压本身是一个需要长期管控的疾病,正是由于使用了降压药,才能延缓或减轻高血压对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进展。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血压,这些靶器官损害的情况可能更严重。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
献礼春节中科白癜风帮扶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stwl.com/nxmx/7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