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39.net/pf/a_4642120.html茶经出现“白茶”二字
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白茶两个字。
后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
但是仅仅因为“白茶”两个字的出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也可能唐时所谓的白茶,是指偶然发现的白叶茶树采摘制成的茶。”并不能代表我们现在所说的白茶。
《大观茶论》中提到的白茶是茶树品种
北宋绍圣年间(年-年)白茶已充为贡品。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这里的白茶依旧与我们现在白茶不同,此文出现的白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造型而成团茶。原料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所以这里说的白茶只是品种。
现在所说的白茶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关于白茶较早的历史记载是:明代田艺蘅所著的《煮泉小品》中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其中“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就是白茶的加工方法,这也表明白茶的品质接近自然,品质良好。
后来,明代闻龙在《茶笺》(年)进一步追述“田子以生晒不炒不揉者为佳,亦未之试耳”。这种“不炒不揉的制茶方法”,正是相近于当今的白茶制法。
张天福《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白茶加工制作方法正式形成是在清嘉庆年间(约年前后),创制于福建省福鼎县,采自菜茶群体茶树(闽东北的原生茶树种)的芽头制成,称“小白”。
大白茶品种的绿雪芽约在年进行繁殖。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成银针,称“大白”。清光绪年已有外销。政和地区于年开始制银针,年制造白牡丹。白牡丹原创制于瓯宁水吉(今属建阳)以制茶种类来说,先有白毫银针,再有白牡丹寿眉贡眉。
通过以上史料记载,我们可以认为白茶起始于年-年,真正确定工艺的白茶起始于年。
白茶起源的传说
白茶传说一:太母说
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据《宁德茶叶志》记载,尧帝时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许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太母山被封为全国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
白茶现在在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灌溉绿雪芽的丹井。
近年来,我省考古专家对店下马栏山和白琳的考古发现,太姥山一带有大片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遗址,后人也考证出福鼎白茶的传说的蓝姑"太姥娘娘"其实就是神话了的上古母系氏族时代闽越区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人类的开山祖师母",或许说是当时古人类集群的代表性人物,从而获得传说所承载的太姥山先民在出产日子方面的实在信息。
白茶传说二:陈焕说
相传福鼎竹栏头自然村有一孝子名陈焕,性至孝,但因地瘠,终年操劳,也难求得双亲温饱,深感愧对父母。时大年过,陈焕遂持斋三日,携干粮上太姥山祈求太姥娘娘“托梦”,指点度日之计。陈焕焚香礼拜毕,合眼睡去,朦胧之中,只见“太姥娘娘”手指一树曰:“此山中佳木,系老妪亲手所植,群可分而植之,当能富有。”次日,陈焕在鸿雪洞中觅到一丛茶树。陈焕分出一株携回家中精心培植。百日后,其茶异于常种,就是今天的“福鼎大白茶”。
历史记载和故事之外,还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因为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故事传说仍旧是传说,我们在市场上认可的依旧是白茶起始于年-年,真正确定工艺的白茶起始于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rk/1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