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煮茶,拥有着意境在。浮云吹作雪,世味煮成茶。天边飘荡洁白的云,被秋天的西风一吹,散成了絮。已到晚秋,日子一点点的迈向冬天的门槛。待冬日的北风呼呼一刮,天上柳絮般的闲云,就要被吹散下来。一缕一缕的,形成冬天的雪,飘落在人间。看来,淡淡的秋风,不仅能吹来细雨,还能吹来初雪。天冷了,到了适合煮茶的时候。一屋清冷当中,煮来一壶茶,静静回忆往事。咕噜噜的煮茶声,动听、温暖、而又惬意。《2》又起风了,温度降了不少。趁现在,不如煮壶老白茶驱驱寒?今日,就来分享煮茶的技巧,聊一聊煮茶的火候。三昧火,是道教的说法。上为君火,中为臣火,下为民火,合为一体,才能锻成一丹。对于煮茶来说,这三昧火的炼丹方法,倒是有着不少借鉴意义。要煮出一壶味醇香甘的老白茶,重点在于把握“三道半火候”。先天产地的一道火,后天工艺的二道火,再加上储存年份的三道火。天时地利加人和,再加上最后的煮茶火候。君臣佐使,才能煮成一壶好茶!下面,就来好好介绍,这煮老白茶的“三道半火候”!《3》产区,属于白茶生命之火。一款适合煮的老白茶,寻根溯源,得先看最初的茶树生长环境。若是茶树离开了脚下的一方土地,那一切的品质只能成为罔谈。若何谈,将其煮成一壶醇美的茶?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产区环境中,温光水气土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直接影响着白茶品质。白茶主要产区当中,太姥山高山茶区,属于知名度最高、并且是公认的最佳产区。海拔高度适中,对比起平地茶园,山上的昼夜温差要更大。适宜的温差,能够让茶树更好的积累养分,新梢芽叶内部可以积攒更丰厚的茶味物质。驱车去往太姥山的路上,哪怕是夏秋两季的晴天,走在其中,也不会产生阳光分外炽热的感觉。原因在于,植被繁茂的太姥山,终年多云雾天气,阳光透过云层倾洒下来,形成了漫射光线。沐浴在这样舒服的光照下,一方面茶树的嫰梢可以避免被烈日灼晒,另一方面更有利促进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和茶氨酸物质的生成。遇上起雾的天气,整座太姥山,仿佛笼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仙雾。如轻纱般的雾,藏在无数细小的水汽,被山风一吹,徐徐的拂过,能全方面的为茶树补足水分。从梗到茎,从芽到叶,都饱饱的喝满水,整个新梢,出落得更加嫩活。作为远古地质时期,从海底隆起来的“仙山”,太姥山高山茶园的土壤含矿物质丰富,疏松通透。茶树扎根在这样的土壤下,根系能够保持通畅,并且源源不断的往上输送养分,供给茶树生长。呼吸着洁净的山风,玩着清凉的云与雾成长的高山白茶,品质自然更出色。对比下,平地茶作为高山茶,方方面面的生长环境,都要矮上一截。从平地茶园里走出来的茶,内质积累寡淡,后期自然难以煮出好滋味。《4》有了好的茶青原料,还离不开妥当的制茶工艺。产区和工艺双管齐下,才能造就一款好茶。对白茶而言,制茶工艺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制茶时,得把握好“火候”,恰到好处,才能造就出色的品质。白茶制茶工艺简朴,不揉不捻不杀青,只需萎凋和干燥。其中,萎凋以日光萎凋为上。借助自然的风力和热力,驱散白茶芽叶内部的内部,从而让茶香更好的发散。白茶茶青采下来后,需要及时处理,薄摊薄晾在水筛上,隔开地面70公分,进行摊晾。萎凋,并不是简单让白茶晒太阳那么简单。毕竟,白茶并非随便晒晒就能喝。若是一味死晒,容易把娇嫩的茶青晒伤、晒红、晒酥,茶叶内在养分遭受瓦解,品质会受损。做日光萎凋的白茶,只能趁着阳光和煦的时间段,进行晒茶。并且,还时时留意天气的变化,天一转阴,就得及时收回。完成萎凋后的白茶,茶叶内部的水分,已经散失了大半。但这时,远没有达到白茶的含水量要求。所以,需要进一步的烘干,让白茶的干度达到适合长期存放的程度。不同芽叶等级的白茶,在烘干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长,都有着不同。为了最大程度的保留白茶的天然风味物质,烘干时得用文火烘干的方式,避免高温急火烘干。最后,如果是白茶饼,后期还得多一道压制茶饼的工序。压饼的时候,得根据不同的白茶等级,调整压饼的时间、力度、温度,将茶饼压成松紧得宜的状态,才算是工艺到位。这样做工火候到位,恰好合宜的白茶,后期才能转化出更好的风味,煮出更醇美的滋味!《5》储存到位,年份真实,陈化得宜,是煮好一壶白茶的三道火。毕竟,没有经历过时间的沉淀,怎能将世味煮成茶?将白茶煮着喝,适合煮上了年份的茶。其中,存放时间不满一年的新白茶,不适合拿来煮。由于新茶内部的茶味物质还没发生全面的陈化,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直接拿来煮着喝,茶汤滋味容易苦涩。而经过一定时光历练的陈白茶(储存时间1-2年)、老白茶(储存时间不低于三年),拿来煮着喝,风味效果要更好。经过漫漫岁月的等待,白茶内部的活性酶物质,可以不断的促使自身发生良好转化。通过酶促氧化,让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和茶味物质,齐齐发生良好陈化。茶香更加的甘香,茶味更加的醇厚。存茶过程中,要做好密封、干燥、避光、无异味和阴凉处储存。将存茶细节做到位,才能为白茶的品质保驾护航,顺利存出老白茶。而若是一款存坏变质的白茶,哪怕年份再高,都不适合再继续饮用。将老白茶煮着喝,除了要确保仓储到位外,还得确保年份真实。若是一不留神,买到了饼做旧出来的白茶。经过极端做旧手段摧残后,外表完全没有鲜活感的做旧老白茶,内部的茶味物质结构崩塌,整体品质大为受损,不论怎么煮,都难以煮出好滋味!《6》若说产区、工艺、储存这三道火,担当的是老白茶的内质。那么,煮茶的方式则是最后将好茶尽情呈现的关键火候。对比用盖碗泡茶,将老白茶煮着喝,似乎要更简单省心。可见解放泡茶的双手,一边听着咕噜噜的茶声,一边观察汤色的慢慢变化。像是煮老寿眉一类的茶,等到茶汤渐渐变成琥珀色时,就可以停止加热。倒出茶汤,慢慢品味。将老白茶煮着喝,通常在注水量-ml的时候,搭配上2-2.5克的干茶,就已经足够。在直接煮干茶的情况下,建议等到壶内的水烧沸后,再进行投茶。避免煮茶的时间过长,茶汤滋味会煮得过分浓郁。“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用透明的玻璃茶壶煮茶时,可以多留心观察水面的变化。若是水底不断涌起小气泡,烧到滚沸的情况下,就可以把干茶放进其中。刹那间,内质丰厚的老白茶,可以将整壶清透的水,染上茶色。这时,只需要稍稍沸煮,煮上半分钟,等到水面再次激荡的沸腾时,基本上茶就煮好了。煮老白茶,不适合长时间沸煮。等看到茶汤颜色合宜时,就已经足够了。长时间的熬煮,不仅会让茶味物质过多释放,还会散失掉不少茶香。煮茶的时间过长,反而会影响品茶的滋味!《7》安静的秋日午后,有凉风为伴。南方的晚秋,在城市的街道上,少有看到层林尽染的秋色。反倒是,街道旁栽种的美丽异木棉,开着一树粉色的花,秀色照人。这种俗名美人树的异木棉,秋季掉光了叶子。从晚秋,直到冬季,都在温暖的南方,绽放着满树缤纷。抬眼望去窗外远处,那一树粉白相间的花,开得正是热闹。低头刚刚煮成的一壶老白茶,琥珀色般的茶汤,泛着动人光圈。倒入四方杯中,淳滑的茶汤,像牛乳般,丝滑的落入杯中。细啜一口,顺滑醇厚,甘香满口。闲来无事,煮一老茶。掌握好这“三道半火候”,品到的不仅是舒适滋味,更是闲适与温情!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rk/1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