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脑缺血

治疗咳嗽祛痰还是镇咳要分清


观点来源: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教授

咳嗽咳烦了就上药房买点咳嗽药水,是大多数人采用的治疗方法。然而引起咳嗽的原因各不相同,干咳湿咳也有不同,随手买瓶药真的靠谱吗?事实上,患者应当认清咳嗽元凶,才能对症下药。日前在一场关于中国家庭止咳误区报告发布的活动上,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教授为我们解读了报告并提醒患者找准治疗目标区分用药。

六成受访者不知有痰咳嗽真正元凶

感冒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过敏源增多等因素都使中国家庭面临的咳嗽问题日渐严峻。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教授告诉我们,咳嗽从表现来看可分为干咳和湿咳。干咳没有痰,往往是由于突然闻到一股特别的气味或是吸入异物而引起的咳嗽,其作用是排出异物。湿咳即带痰咳嗽,连续的咳嗽会对咽喉产生刺激,使得咽喉的分泌腺增加分泌,产生痰液。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连续性咳嗽,都可能刺激到咽喉黏膜,从而分泌出痰液,咳嗽最终会落在湿咳上。

然而日前公布的关于中国家庭止咳误区报告显示:中国患者存在不少咳嗽及止咳的认知偏颇:近七成受访者存在用药不及时的情况;仅40.8%的受访者知晓有痰咳嗽的真正元凶为痰液。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发现,受访者普遍对咳嗽理解不透彻,41.1%的受访者将咳嗽视为一种疾病,认为它是不好的。事实上,咳嗽正是起到了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赃物”的作用,是一种人体的防御能力,可以算是一件好事。

此外,大多数受访者对咳嗽治疗不重视,时机把握不准确,近半数受访者久咳不愈时才会适当选择药物,更有20.2%的人一般不服药,对待咳嗽能扛则扛;此外,用药不科学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受访者容易混淆镇咳药和祛痰药,仅5.1%的人清楚知道两者在治病机制上的区别,咳嗽时优先选择祛痰药的受访者仅占14.6%;仍有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在咳嗽时会选择服用抗生素,滥用现象堪忧。

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还普遍存在的误区在于认为中药都比西药好,咳嗽时优先选择中药的受访者要比选择西药的高出近十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偏方的使用情况也极为普遍,超七成受访者表示咳嗽时服用过偏方。

有痰咳嗽仅镇咳或使痰液持续停留

白春学教授在解读报告时表示,造成这些误区最核心的原因是患者没有正确认识到咳嗽的真相。此外,有痰咳嗽的患者在服用镇咳药之后,可以得到暂时的咳嗽缓解,但这并没有帮助痰液及时排出,痰液滞留在体内,还容易引发二次感染。

因此患者应当认清咳嗽元凶,才能对症下药。由于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未被及时清除的痰液容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诱发再次感染。因此,对于有痰咳嗽,要重视早用祛痰药,同时切忌滥用镇咳药、中药及抗生素,以避免因治疗不当对自身健康造成进一步伤害。其实,咳嗽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时人体的一种自我防御,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秋冬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多为湿咳,为的是把痰等呼吸道刺激物排出体外,因此祛痰才是治疗有痰咳嗽的根本。

专家提醒,应重视咳嗽早期的治疗时机,呼吸道内已经存在少量痰液的时候,就应尽早使用祛痰药。此外,专家建议患者在选择咳嗽药时还需注意对症下药,慎用通过降低中枢敏感性暂时抑制住咳嗽的镇咳药、副作用不明确的中药以及只针对细菌感染有疗效的抗生素。

在雾霾天及咳嗽的高发季节,专家还建议家里除了空气净化器,还应常备口罩和纸巾,同时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以增强自身抵抗力。在出现咳嗽症状后,患者应及早服用针对性的药物,尽量选择祛痰药物,从根本上减轻咳嗽咳痰,还要多喝水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毒素的排出,如愈创木酚甘油醚类的祛痰药物。此外,多吃具有润肺功能的梨也可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而当自行治疗病情仍未好转时,医院寻求专业指导。

新闻晨报-健康周刊ID:cbhealthweekly

新闻晨报昕健康传媒——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全媒体科学传播,展现专业内涵下的医学人文精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rk/51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