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去街角一家开了十几年的杂货店买东西。
如今出门,很少人会带现金,已经习惯了手机支付的便捷,于是问老板能不能扫码付款。
他说:“我不会!孩子给我装了,我还是弄不懂那东西,用不来。”
这家店的老板才不到60岁,就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固执地认为自己“学不会”,索性不用。
客人来买东西,只能付现金。
好在自己在这个地方住了许多年,常打交道的商贩也混得脸熟,暂时先“刷脸”,下次再给。
但如果是陌生客户去买,就没这么方便了。
对方没带现金,付不了账,肯定扭头就走,同时也就流失了客户。
说实话,现在会随身带现金的年轻人,真的是越来越少了。
这般固执,实在让人感到无奈。
如果杂货店老板愿意切换一下自己的思考模式,或许就会很愉快地接受一种新的、更方便的收款方式。
并且,还会像隔壁水果摊的老板那样感叹,“太方便了!”
可能有很多人会说,固执没有什么不好,它表示一个人有所坚持,不被同化。
但问题在于,过度固执,便成了偏执和执拗。
《2》
当然,我也是有一点固执的,潜藏在温吞的外表之下。
一直以来,自己都十分清楚这一点。
尤其是原则问题上,金牛座有自己的执念。
正如前几天,有位茶友问:白茶里的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哪些需要洗茶?不洗茶的话,第一泡要多久出汤?
关于洗茶,外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茶叶这种东西,和蔬菜瓜果一样,洗过再喝总是好的,让自己更放心。
也有人认为,嫩芽嫩叶的茶不用洗,如果是叶片粗老的,洗茶也无妨。
还有人认为,如果喝自己觉得靠谱的茶叶,就没必要洗茶,直接喝。
但回过头来说,白茶到底要不要洗?
个人建议是,不用。
一般来说,人们洗茶,是基于卫生方面的要求。
比如,觉得一款白茶不够干净,不够纯粹,有杂质混入其中,才会想到用洗茶的方法,来去除脏东西和异物。
具体做法也很简单,就是把一冲的茶汤倒掉,从而让茶叶变得更加干净。
可优质的白茶,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忧。
以太姥山高山白茶来说,茶树生活在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生态良好、植被丰富、人烟稀少的高山茶园里。
换言之,这里根本没有污染,也没有多余的干扰,完全就是一个天然氧吧。
茶树们日日都在做着深层补水,把清新的空气吸进去,再把废气吐出来。
一呼一吸,这般吐纳一番,细胞就焕然一新了。
在这样天然的环境里,人都觉得年轻了不少,更何况是茶树呢?
茶叶即使想要吸入杂质和异物,奈何周围没有,又怎么会脏呢?
所以,高山白茶在生长的时候,就十分干净整洁,不论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
而到了加工制作环节,同样延续着干净整洁的模式,薄摊薄晾,水筛离地70公分左右,用温和的日光进行萎凋。
众所周知,日光萎凋,是白茶加工最高级的方式。
且借助紫外线,也能杀灭茶叶表面一部分的细菌,令其变得更加干净卫生。
在半成品状态时,还有专门的人来挑拣,将杂质和大叶片都挑出去,进一步保证了茶叶的整洁。
待萎凋干燥结束后,便即刻用三层包装法密封起来,并存在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的专业仓库里。
这样一系列的过程,从采摘、制作到仓储,都是既干爽又干净的。
因此,优质白茶有保障,无异味无杂质,不必洗茶。
《3》
也有一些较真的茶友还是不相信。
他们的观点是,谁能保证采茶、做茶的过程里,能完全不接触到脏东西?总得用手碰吧?手上就有细菌,有灰尘,不洗茶谁敢喝?
按照这种逻辑来说,人的手上有细菌,而碰到茶叶,就会传递过去。
所以,但凡经过手动采茶、加工、包装的茶叶,都会令人觉得很脏。
必须洗茶,才敢入口。
而如果全部是机器化生产,就不会碰到人手,所以机器做的茶,可以不用洗直接喝。
可诸位有没有想过,空气中也存在细菌呢?
不仅仅是手,我们本身就生活在病毒和细菌无处不在的地球上。
除非是到了太空中,没有氧气,也就是在真空环境中,才没有细菌。
如果一定要执着于手很脏,这毋庸置疑。
从小家长就教育我们,回家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手,饭前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洗手。
但是,我们做什么事能少得了手的帮助呢?
炒菜做饭,也需要用到手,难道也要把做好的饭菜再洗一遍吗?这显然不合理。
采茶做茶,难免要用到手,必然要用到手。
机器采茶,不仅会对茶树造成很大的损伤,更关键的是,无法按照严格的等级来采。
白毫银针是一旗一枪,白牡丹是一芽一、二叶,寿眉是一芽三、四叶。
程序化的机器即便再智能,也毕竟不是人,无法随机应变。
若是把银针采成了牡丹,把牡丹采成了寿眉,平白增加挑拣工作不说,还造成一大笔损失。
除此之外,高山茶园大多是依山势而建,而非宽阔平坦的。
机器移动的时候,容易受到限制,采得慢,效率低,不如人工快。
故而,采茶只能用手。
制茶的时候,也要依靠手,摊晾、条件、烘干,只有通过制茶师傅灵活的双手,精湛的技术,才能诞生好茶。
直白来说,生产白茶不可能不碰到手。
若是真的心有嫌隙,那就洗洗再喝,也无妨。
《4》
在许多老茶客眼中,洗茶是一种浪费。
别看白茶第一冲的茶汤,虽然汤色清浅,滋味也尚未充分释放,但不可忽视的,是汤水里密密麻麻的白毫。
这些白毫,在沸水的浸润下,大量脱落,溶入茶汤。
高山白茶身上的白毫,尤其丰富,而白毫能够为汤水带来鲜爽感,以及淳和润泽的口感。
若是直接倒掉,也就错过了这美好的味觉体验。
正常的冲泡,第一冲也建议快出水,不要闷泡。
我们所定义的快出水,指的是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将时间尽量控制在7-8秒以内。
或许会有茶友担心,出汤太快,白茶会不会太寡淡?
当然不会。
内质丰厚的好白茶,在与沸水接触到的瞬间,便开始源源不断地释放养分。
短短几秒,就能够均匀析出滋味物质。
喝起来不仅不会寡淡,反而鲜爽、清甜、细腻、柔和。
唯有那些品质不好的白茶,内质匮乏,养分有限,若是出汤太快,泡不出什么味道,也就是大家所谓的“寡淡”。
闷泡一会,才能勉强释放多一些物质,让汤水有滋有味。
好茶,既不用洗,更能经得住快出水的考验。
《5》
小孩子缺乏常识,是可以被原谅的,有时甚至还是可爱的表现。
但换作成年人,如果一味地固执己见,就难免让人笑话了。
十几岁的年纪时,也曾经很偏激,很倔强。
可现在大概因为曾经的固执,曾经的出糗,更大概是因为年轻的缘故,因为知道这世界上真正的人物都很谦虚,知道学无止境……
所以,努力不让自己陷入固执的境地。
不会无端跟别人抬杠,不与人做无谓的争执,并且把“你说得对”放在嘴边。
洗茶与否,全凭个人的习惯和喜好。
真心爱茶之人,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出正确判断。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weixingnaoquexue.com/nxdf/10649.html